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生病時不要吃東西

那麼,是否將所有食物的治化、吸收工作,交給在消化器官內自行分泌的消化酵素就夠了呢?
前面敘述過的「食物酵素」,是指含有能夠自我消化的消化酵素的食物。「食物酵素」在生的食物或發酵食品中含量較多。
住在都市的現代人,很難光靠著生食過活。現代人身處於攝取各種加工食品的環境中,因此有很多無法自我消化的食物。我們的身體置身於必須要自己分泌大量消化酵素的狀況中。
~化作業需要使用龐大的熱量。進食後嗜睡,就是耗掉龐大熱量的身體想要休息的緣故。
因此,在生病時,不可攝取會促進消化的食物。在食欲不振時,身體會告訴妳「請不要再使用消化酵素了。現在代謝酵素正忙於復健」。
但是,如果接受「生病時體力衰退,為了擁有活力,要勉強自己吃點東西」的錯誤建議,就會弄巧成拙。
動物在身體狀況不良時,什麼也不吃,只是就地休養,藉由斷食保存治化酵素,重新恢復代謝酵素的作用。這是動物的本能。
我們在生病時,儘量不要對消化器官造成負擔,只攝取含有維他命、礦物質、抗氧化物質等必需的養分,才能夠恢復體力。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過程

食物進 入口中,藉由反覆咀嚼的動作混合唾液。唾液中含有能夠分解碳水化合物的酵素。食物被磨碎到能夠通過食道的程度後運送到胃,然後蛋白質被分解。
食物在胃內持續被分解,接著運途到下一個目的地小腸。這時才會分泌來自膽囊、胰臟、肝臟的消化酵素,促進澝化過程。養分幾乎都是在小腸被吸收到體內。
大致被消化的食物移動到大腸,這裡主要是吸收水分和電解質,在排出之前,會成為排泄物停滯在腸內(這個排泄物的貯藏室,成為能夠提高我們健康的微生物的最佳淒息環境。因此,並不是說腸內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害菌),最後被排泄掉。大約經過24小時的「食物之旅」終告結衷.
在這些過程中,由口中進入的食物按照既定的時間通過所有的澝化器官,而且只排泄不必要的殘渣。眞的可以做到這一點嗎?答案是「NO」。因為現代人使用各種調理方法料理各種食物,而且不按照時間進食,經常在承受壓力的狀況下吃東西。
當然,也包括遺傳體質的問題在內。但重點是,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存在消化不完全的問題。
我在美國發表演講時,聽眾會詢問:「何種人需要實行食物酵素療法或攝取酵素營養食品呢?」我的回答很簡單,就是「會放屁的人」。這並不是開玩笑,放屁是因為滑化不良造成腸內腐敗或異常發酵而產生氣體。
以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為主來考慮這個問題時,就會了解到各種酵素在消化器官中發揮作用。
在胃內,胃酸和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質。胃中的酸度極高,消化酵素胃蛋白酶在PH值為酸性的環境中特別活躍。此外,為了吸收養分而使用的器官小腸,已確認存在著會受到微生物(益菌)極大影響的酵素。
為了將咀嚼的食物分解、消化與吸收,身體會製造出各種酵素。
將食物攝入口中後,最後成為養分由腸道吸收,變成完全不同的形質(形質轉換作用也是酵素的一大作用)。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現代人吃不適合人體的食物

這幾年來,以肉食為主食的西式飲食生活形態重新受到評估。
過度攝取當成熱量來源的蛋白質,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蛋白質是必需食品,但是全美國人已經重新評估以往的飲食生活。
為什麼過量攝取蛋白質會造成問題 呢?
原因是會過度消耗體內製造的消化酵素。此外,消化不良造成食物腐敗或養分停滯也會成為問題。
例如牛排的主要養分是蛋白質,如果要為人體所吸收,就必須要轉換為氦基酸分子。
因為經過加熱,所以即使適度咀嚼混合唾液的牛排(尤其是蛋白質),也無法得到事前消化的作用,直接到達胃的下方。這時,藉著胃蛋白酶才能夠開始消化蛋白質。
蛋白質多半無法完全被消化、分解,運途到腸成為氨基酸分子,而消化不良的蛋白質碎片會進入血中。
這種沒有完全被消化、分解的蛋白質分子,會引起狼瘡、癌症、關節炎、過敏等慢性病或自體免疫疾病等許多病症。
這些不良分子長時間滯留在腸內,會阻礙身體吸收重要的養分。
此外,也會成為有毒氣體或有害物質產生的原因。而且消化酵素不足會抑制養分的吸牧,造成「腸內腐敗慢性化」,引起各種疾病。
遺憾的是,現代人並沒有吃適合人體的食物。不!應該說已經沒有能夠吃到適合人體食物的環境了。
就算自己比別人更註意食物,但是仍然做得不夠完美。即使過著完善的飲食生活,不過大多數人也無法百分之百確實的吸收養分。
除了「消化酵素不足」外,現代人也大量攝取會抑制自然消化過程的碳酸飲料、藥物、咖啡因、酒等。
再加上平日的料理習慣,以及在每天承受壓力的社會中養成的飲食生活習慣,結果容易引起「胃灼熱」、「消化不良」等症狀,連帶也會使得體內環境惡化,罹患「潰瘍」、「腸內疾病」等。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酵素的壽命與人類的壽命

由以下的實驗可以知道,「酵素的壽命依溫度的不同而有差別」。
實驗是由多倫多大學的馬卡沙和貝爾的研究團隊進行。此外,豪爾博士本人也曾經進行過。當溫度上升時,酵素十分活躍,藉由其活躍度來控制壽命。
水蚤在8度的最低溫中尚可生存108天,不過動作遲緩:心臟一秒鐘跳動二次。
人發高溫的28度中,只能夠生存26天:心臟一秒鐘跳動七次.
人類一旦貯藏的體內酵素用盡,就會迎向死亡,而動物,、生物、細菌也是相同。水蚤在稍高的溫度下酵素活動活絡,能夠很有活力的在水中活動,心跳也十分活絡,全身運動旺盛,但是壽命只有26天。
在較低的溫度中酵素活動不活絡,動作也變得遲鈍:心跳變慢,但卻能夠存活108天。
因此,馬卡沙和貝爾認為:「壽命與代謝強度成反比(亦即越活絡壽命越短)。」
要防止壽命縮短,又想藉著運動使代謝活絡並且長壽,就要「由外部補充酵素,使體內的代謝酵素充分發揮作用,極力減少體內消化酵素的分泌」。
我一再強調,「多吃生鮮蔬果、多攝取酵素營養食品、多增加睡眠時間」是長壽的秘訣。關於睡眠時間方面,只要睡眠時間較長,就能夠減少酵素的消耗。
水蚤的研究可以說是單純的「壽命的實驗」。經由這個實驗,我們了解到「酵素會影響壽命」。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人的胃

人類是否具有「事前治化的功能」呢?
事實上,胃的上部(賁門部與胃底)就相當於「食物酵素胃」。
這個部分不會分泌消化酵素,食物在沒有蠕動運動的狀態下,會在胃的上層部分停留一到一個牛小時。
人類經由咀嚼食物,讓唾液和食物混合,開始進行消化活動。不過,唾液中的治化酵素只能夠消化碳水化合物。
然後,食物成塊狀通過食道,運送到胃的賁門部(相當於食物酵素胃的部位)。這時,不合食物酵素的食品,只有被唾液包住的碳水化合物能夠被消化掉一些,而蛋白質、脂肪仍然停留在該處,完全無法被消化。
道到擁有某種濃度的胃酸時,食物移到酸性環境的胃下方,,這時終於能夠分泌胃蛋白酶來消化蛋白質。
不過,這裡不進行脂肪的消化,依然持續保持原狀。所以,攝取調理過的食物,亦即以不合食物酵素的食品為主食的現代人的飲食生活,幾乎忽略了促進事前消化的作用。尤其像蛋白質、脂肪的不完全消化,是肥胖與疾病的根源。
解剖學家卡寧古哈姆博士以及生理學家豪爾博土,強力主張「人類的胃分為兩個具有不同作用的部分,各自限定在上方與下方發揮作用」。
同時又說:「下方空的時候會收縮、變得平坦,上方空的時候,沒有會產生酵素與酸的分泌腺和蠕動運動,即使有,也只是些微,隨時保持休止狀態。」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鯨魚的食物酵紊胃

很多生物都擁有相當於「食物酵素胃」的器官,其中以鯨魚為代表。鯨魚有二個胃,可以當成「食物酵素胃」。
會經在鯨魚的「食物酵素胃」中發現32隻以上的海豹。值得註意的是,這些「食物酵素胃」並沒有分泌治化酵素或酸。
沒有~化酵素或酸的作用,卻能夠消化、分解像海豹這麼大的食物,將其途到下一個胃,這個艱辛作業可想而知。
能夠實現這個作業的原動力,就在於「食物本身所含的酵素」。
亦即被鯨魚吃下肚子的32隻以上的海豹,其胃內含有淆化酵素和胰液,而海豹與其體內酵素可以直接成為鯨魚的消化酵素來使用。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鴿子與雞的食物酵素胃

以種子類為食物的鴿子或雞的胃,也具有「食物酵素胃」的作用。
鴿子、雞的胃本身不會分泌浦化酵素,但是停留在胃中的種子類,經過一段時間擁有適度的濕氣後就會發酵,酵素開始增加。
種子類中所含的酵素抑制物質被中和,澱粉質被糊精與麥芽糖等浦化酵素消化。
所有的動物為了進行事前消化,都有能夠將食物保存壹定期間的「食物酵素胃」這個貯藏室。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酵素營養學的目的

學習「酵素營養學」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將我們身體的酵素製造作業抑制到最低限度,抑制後所得到的多餘熱量,能夠用來進行身體的修復作業、強化自體免疫力以避免生病,同時,也可以創造一個讓代謝酵素更有效發揮作用的體內環境
因此,在每天的飲食生活中,要採取酵素營養學,追求「能事先消化的飲食生活」。亦即要多攝取一些可以事先消化的「含大量消化酵素的食物(食物酵素)」。
但是過著百分之百以生鮮蔬果為主的飲食生活,對現代人而書似乎是很遙遠的事。
瑯代人學會利用火來調理美味食物,因此,要回歸到以生食為主的飲食方式,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既然了解這個最新的營養學,就要儘量過著以食物酵素為主的飲食生活。從飲食中攝取酵素不足的部分,可以藉著酵素營養食品(未經化學製造、使食品發酵時間延長的輔助食品)來補充。
藉此能夠抑制身體製造消化酵素的分泌量,避免內臟承受過大的負擔。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活用於疾病治療上的「食養生法」

「異化營養療法」之所以對減肥有效,是因為為了消化食物,在體內需要更多的熱量。亦即每天三餐在體內會進行相當吃重的工作。
食物由口中進入體內,首先要使用熱量進行咀嚼作業,同時分泌唾液,將食物咀嚼成適當的大小後吞嚥,經由食道運動運途到胃。身體製造出消化食物的分泌液。然後食物成塊狀通過小腸,這時身體會吸收食物中的養分。
這個作業當然要交給臟、胰臟、脾臟及其他各器官來進行,而進行這個作業所使用的熱量十分龐大。同時不可忘記的是,在攝取食物前,有的人還要準備餐桌、烹調食物,這些工作都會消耗熱量。
請各位仔細想想,食物本身的熱量會導致肥胖還是減肥,因食物質量的不同而有不同。亦即「同化(治化、吸收)」作用多於「異化(轉化熱量)」作用,就容易引起肥胖。反之,就能夠瘦下來。
以豬肉為例,如果消化過程中使用的熱量低於豬肉本身所提供的熱量,就會使熱量過多,為了燃燒多餘的熱量,要做適度的運動。
相反的,「異化營養療法」所推薦的生鮮蔬果的代表蘋果,雖然消化過程與豬肉相同,但是不會造成熱量過多,反而會讓使用在「異化」作用的熱量更多。換雷之,身體為了消化而會將體脂肪轉換為熱量,結果就能夠減肥。
消化是維持生存不可或缺的過程。「進食」的意義,就是要將食物中所含的養分吸收到體內,這就是「同化」作用。同時,我們的身體要使用貯存的熱量,將殘留物或有害物質排出體外,這就是「異化」作用。人類就是藉著反覆進行「同化」、「異化」作用而生活,這些活動總稱為「代謝」。
豪爾博士在林德拉療養院經歷到的營養療法,就是「重視食物的質並活用在疾病治療上的食養生法」。
那麼,實際在我們體內進行的代謝活動是利用什麼運作的呢?使得「代謝」這個體內十分重要的化學反應產生的原動力又是什麼呢?
豪爾博士畢生埋首於這方面的研究,終於發現生命物質「酵素」為其原動力。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食物酵素胃——動物的胃不會分泌消化酵素

反芻動物與人類不同,在唾液中沒有酵素
根據豪爾博士進行的研究,以體重比來看,牛、羊的胰臟比人類的胰臟更輕。胰臟是製造酵秦的重要器官,這就顯示出反芻動物藉著較少的消化酵素維持生存。反芻動物藉著較少的消化酵素消化食物的過程如下。
牛、羊有四個胃,消化酵素只由其中最小的胃分泌出來。另外三個沒有分泌消化酵素的胃稱為「前胃」,豪爾博士稱這些胃為「食物酵素胃」.
最初運送到「食物酵素胃」的食物,藉著食品中所含的消化酵素(食物酵素)自我消化。經過壹段時間再運途到第二個胃。這時,食物中所含的微生物等可以幫助食物治化。
從第二個胃移到第三個胃的這段時間,食物已經完成自我消化的事前作業,然後再進入第四個胃(最後的房間),這時才才由體內分泌出少量的消化酵素。
擁有三個「食物酵素胃」的反芻動物,。只要藉著少量的體內酵素就能夠生存,理由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