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疾病的輕重,二蠢以蔽之,酵素營養學的基本概念就是「所有庾腐部是代謝酵素不足而引起」。
疾病是因為無法順暢代謝而產生。亦即原因在於代謝酵素不足。代謝酵素不足是由於消化不良導致消化酵素不足。因為引起會導致治化酵素不足的消化不良現象,使得代謝酵素必須暫時停止代謝活動,轉而用來進行消化活動,亦即要補充治化酵素。
這時,因為疏忽代謝而引發疾病。追本溯源,疾病的元兇是「消化不良造成消化酵素過度消耗」。
消化要花較多的時間,原因在於各種「錯誤的飲食和飲食生活」。過著錯誤的飲食和飲食生活,使得代謝活動無法進行,就會在最疏忽代謝之處出現疾病。
那麼,消化酵素加上代謝酵素進行消化,是否就能夠讓消化順暢的進行呢?事實上,仍然免不了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
消化不良的現象,即使是「消化酵素+代謝酵素」也無法挽救(在人類所有的生命現象中,消化是最消耗熱量的行為)。消化不良的結果,使得腸內出現腐敗和異常發酵的現象。
腸內腐敗菌增加時,血液變得汙濁,一汙濁的血液必須由代謝酵素來處理。
代謝酵素是去除血液一汙濁最有力的物質。
但是,有時代謝酵素對於淨化血液仍力有未逮,使得血液變得汙濁。這是因為來自腸、一汙染血液的根源氮殘留物(胺、酚、引哚、硫醇、組織胺)侵入血液所致。
更棘手的是,雖然代謝酵素力有未逮,但其又轉而運用在消化活動上,使得酵素量減少,造成血液更容易一汙濁,全身受到侵襲。
前面提及,人體內的酵素一生存在二疋的量。一生存在定量的酵素稱為潛在酵素,潛在酵素又包括用來代謝的代謝酵素以及用來消化的消化酵素。
一生存在定量,以車子來比喻就是電瓶。一旦電瓶沒有電,車子就無法發動,這就相當於人類的死亡。類似電瓶的潛在酵素驟然減少時會引起疾病,因此,保存電瓶的電力,亦即保存酵素是健康的絕對條件。
保存酵素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力行生食」和「攝取酵素營養食品」。遵守這兩個原則,避免無端的浪費酵素,就不會生病而且能夠長壽。
根據酵素營養學,疾病的成因如下:
不良的飲食或飲食生活—入酷使消化酵素—–消化不良——酷使代謝酵素——-人潛在酵素銳減——-引起疾病
因此,疾病的根源在於「錯誤不當的飲食」。
標籤: 消化酵素
生病時不要吃東西
那麼,是否將所有食物的治化、吸收工作,交給在消化器官內自行分泌的消化酵素就夠了呢?
前面敘述過的「食物酵素」,是指含有能夠自我消化的消化酵素的食物。「食物酵素」在生的食物或發酵食品中含量較多。
住在都市的現代人,很難光靠著生食過活。現代人身處於攝取各種加工食品的環境中,因此有很多無法自我消化的食物。我們的身體置身於必須要自己分泌大量消化酵素的狀況中。
~化作業需要使用龐大的熱量。進食後嗜睡,就是耗掉龐大熱量的身體想要休息的緣故。
因此,在生病時,不可攝取會促進消化的食物。在食欲不振時,身體會告訴妳「請不要再使用消化酵素了。現在代謝酵素正忙於復健」。
但是,如果接受「生病時體力衰退,為了擁有活力,要勉強自己吃點東西」的錯誤建議,就會弄巧成拙。
動物在身體狀況不良時,什麼也不吃,只是就地休養,藉由斷食保存治化酵素,重新恢復代謝酵素的作用。這是動物的本能。
我們在生病時,儘量不要對消化器官造成負擔,只攝取含有維他命、礦物質、抗氧化物質等必需的養分,才能夠恢復體力。
酵素營養學的两大重點
1適應分泌法則—依食物不同,體內的消化酵素分泌量也不同
食物進 入體內後,最初與唾液混合,然後在通過內臟各器官的過程中分泌出各種消化酵素。
分泌酵素的種類或量,因食物種類或吃法的不同而有不同。
是否吃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滑化酵素的量會產生很大的差距。
身體會配合食物的種類,分泌加以對應的消化酵素。這就是消化酵素的「適應分泌法則」。
豪爾博士認為,酵素營養學之所以延遲50多年,是因為大家都接受1904年聖彼得堡(俄羅斯)的巴布金教授所發表的「酵素的並行分泌理論」。
「並行分泌理論」是指,即使吃了只需要利用三種主要消化酵素(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中的一種來進行消化的食物,在消化時身體也會同時分泌三種酵素。
這是對於酵素的性質產生誤解而出現的想法。當然完全忽略消化酵素對於生命、健康或疾病所造成的影響。
1935年,巴布金教授發表「不論人類或其他動物都一樣,這三種消化酵素是藉著在胰臟的分泌腺分泌出相同濃度的酵素」的理論。
不管消耗掉多少酵素,在體內都能夠永久持續製造出酵素的誤解,就是因為「並行分泌理論」而產生,因此才使得「酵素營養學」的研究延遲50年。
事實上,根據專家進行的實驗,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確認「適應分泌法則」。許多科學家經由進行各種研究證明這個法則.
豪爾博土的「食物酵素概念」的結論,是遵從這個「適應分泌法則」。也就是說,「吃了富含食物酵素的食物後,消化作業所需要的熱量消耗減少,身體想要製造消化酵素的負擔減輕,能夠保存體內酵素。而足以保存的量能夠促進代謝酵素的活性」。
在日常飲食中攝取食物酵素(輔助事前消化的食物)或食物酵素營養食品,能夠減少在體內製造出消化酵素的量。
藉此食物能夠被正常浦化,也可以避免因未消化食物而造成廢物的滯留或腸內腐敗。
健康與長壽的秘訣
經由食物攝取的酵素一旦不足,則食物進 入體內時,為了消化這些無法被消化掉的食物,身體必須努力製造大量的消化酵素。
此外,攝取被汙染的食品時,代謝酵素必須拼命的將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每次用餐時會取用體內酵素,而酵素製造工廠也必須疲於應付。
也許妳會感歎的說,看來我們只能脫離文明社會,過著原始的野人生活了。
現今,我們周遭充斥很多美食,想要脫離這種生活、過著原始野人的生活,根本不可能。有時難免會想吃些油炸食品、霜降牛排,沈浸在美食生活中。
重要的是,不要一味沈浸在美食生活中,即然已經擁有「酵素營養學」的知識,,就要積極攝取生鮮蔬果,補充酵素營養食品。更重要的是,要讓內臟多休息,保持腸內乾淨。
從食物中攝取有助於消化的酵素,即可減少體內酵素的製造量。
酵素的製造有限變
再次整理前面用錢做比喻的說法。請想象一下印刷紙幣,100元大鈔是消化酵素,50元大鈔是代謝酵素。。製造紙幣需要墨水、紙、印刷機。以人體來比喻,墨水、紙相當於分。印刷機則是胰臟、肝臟、腸內細菌等。
印刷機日以繼夜的運轉,製造出50元大鈔代謝酵素。攝取食物時,能夠一併製造出100元大鈔消化酵素。
配合必要時,代謝酵素、清化酵素都會被製造出來。亦即代謝酵素、消化酵素這些紙幣的確可以陸續製造出來,但同時印刷紙幣的金額也有其限度存在。
此外,因食物種類的不同,有時必須大量製造出消化酵素。
這時候的問題是,現代人的飲食生活習慣無法大量製造出消化酵素,結果可能阻礙代謝酵素的製造。
年輕時還不易察覺,但是上了年紀後,會明確的感覺到差距很大。原本只要順暢的製造出代謝酵素,自體免疫力就能夠正常的發揮功能,保持不易生病的體質。免疫力
酵素製造能力減弱導致體力衰退
幾乎沒有人知道食物的消化等體內產生的內臟衰退,連帶的會導致酵素製造能力減弱而生病。
芝加哥邁可裏茲醫院的梅亞博士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年輕人唾液中的酵素比89 歲以上的人多30倍.
西德的艾卡德博士檢查1200人的尿液,發現澱粉酶消化酵素(消化碳水化合物)年輕人平均數值為25,年紀大的人只有14.
亦即消化酵素的數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能夠生存至今,可見體內製造的酵素量何其龐大啊,
消化食物所消耗的酵素,或成為免疫力、在生病時相當活躍的酵素,以及能夠擊退體內殘存活性氧的酵秦,或是看、聽、觸摸、說話等的酵素反應,這些不勝枚舉的酵素,直到現在仍然在我們的體內被製造出來,而且展現活躍的行動。
隨著年齡增長,其製造能力逐漸到達限度。人只要生存,就會維持一定的酵素製造能力。
豪爾博士基於酵素營養學的觀點,說道:「體內酵素很快就消耗殆盡或還能夠保存,或是能夠加以重視來使用,會對長壽與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
這可以用「酵素銀行」的存款來比喻。亦即人在生存時擁有「一定的酵素存款:潛在酵素(一生中有既定量的製造能力)」,持續使用存款的人,很快就會破產。
相反的,能夠一邊保存原有的潛在酵素,同時又可以藉由飲食生活將酵素存入帳戶的人,就能夠得到長壽。
人體是以營養素為材料,藉由酵素這個作業員的角色來構成。人體內日以繼夜的制造代謝酵素,為了維持生命而充分活動,攝取食物,就能夠製造出消化活動所需要的酵素。
體內的「潛在酵素」與外部的「食物酵素」
在體內發揮作用的酵素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代謝酵素」,另一種是「消化酵素」。
「消化酵素」的作用就是幫助食物淆化。這個「消化酵素」以外的酵素,總稱為「代謝酵素」。負責讓腸道吸收的養分透過血管運送到各器官,轉換為熱量,進行生命活動,亦即進行這一連串的化學反應。
豪爾博士稱存在於體內的酵素為「潛在酵素」,而存在於生的食物中、由外部攝取的酵素稱為「食物酵素」。
前面提過,動植物等有生命的生物體內一定存在著酵素。換言之,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會從植物或動物那裡攝取「食物酵素」。人類為了維持生命,必須要藉助在體內製造潛在酵素「代謝酵素」、「消化酵素」的功能。藉著消化酵素的功能,活用消化、吸收養分,使得代謝酵素正常發揮作用,就能維持身體健康。
所有的器官、組織中,都存在著獨自運作的「代謝酵素」。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光是在動脈中就發現%種不同的代謝酵素,而在心臟、腦、肺、腎臟等各處,也存在著不同作用的代謝酵素。
這些臟器中各自存在著數千種酵素,到底存在數目為多少,目前不得而知。
酵素各自進行自己的工作。例如蛋白酶消化酵素進行分解蛋白質的工作,s o D(超氧化歧化酶)代謝酵素進行去除活性氧的工作,各酵素群按照即定的責任分擔完成自己的工作。
亦即能否健康的活動,就要看這些代謝酵素群是否能夠確實的發揮作用。若能阻絕來自外界的妨害,體內充分製造出代謝酵素並順暢的使用,就能夠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