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有益菌在腸內菌群中占優勢地位能提升免疫力

通常,我們的腸內寄居著300種以上、約100萬億個細菌。主要是有益菌和有害菌以及中性菌這三種細菌保持平衡,形成腸內菌群(腸道菌群),維持穩定的腸內環境。

有益菌的代表是乳酸菌和雙歧桿菌。有害菌的代表就是葡萄球菌、大腸菌、產氣莢膜梭菌等。出生後不久的嬰兒,腸內主要是雙歧桿菌。嬰兒的糞便與其說臭不如說是酸甜,就是這個原因。

這個腸內菌群的平衡隨著年齡而變化,老年以後雙歧桿菌減少,產氣莢膜菌等有害菌逐漸增加。特別是50歲以後,如果放任,很容易使有害菌占據優勢,因此需加以註意。
只要維持有益菌占據優勢的環境,由細菌實施的。腸內發酵外就會順利進行,腸的蠕動運動也變得活躍。結果就是消化、吸收、排泄變快。但是,如果變成有害菌占據優勢,會引起腸內氧化(腐敗),產生有害氣體。因為蠕動運動不能正常進行,就容易引起便秘或腹瀉。

不僅如此有害物質長期滯留,還可能會生成引哚、糞臭素等致癌物。容易便秘,可能會發展為大腸癌。

腸內氧化(腐敗)會導致皮膚粗糙、長痘、蕁麻疹等、此外還會引發肝臟障礙、心肌梗塞、腦梗塞等血液循環障礙。

有益菌有吞噬並排出腸內有害物質的作用,承擔了腸管免疫的重要功能。這也是為什說體內免疫的70%集中在腸內的理由。

 

而且有益菌具有消化、吸收維生素B2、B6等所需的作用,能夠促進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的分泌等,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存在。另外,腸道有調整白天和夜晚身體狀況的作用,那是因為腸內會產生控制植物神經的血清素這種激素。

因此,積極增加有益菌是健康長壽的必備條件。為此,攝取谷物和海藻類等富含的膳食纖維,以及大醬、醬油、納豆、酸奶等發酵食品也很重要。
腸內還會存積農藥、食品添加劑等有害物質。我利用水溶性矽改善腸內菌群,實現了更高水平的解毒。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鍛煉血管內皮細胞能預防心肌梗塞及腦梗塞

如果血管老化已經進展到一定程度,還可以改善嗎?

池谷醫生指出,。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我們可以讓血管重新恢復年輕。同時,對於已經形成的斑塊,即使不能完全去除,也可以通過使其不易受到損傷並處於穩定狀態,來防止血管事故的發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很多種鍛煉血管的方法。。
島田醫生也持相同見解,他表示。血管內膜具有調節血流、促進血液流向全身的作用。另外,它還能防止血液凝固,具有防止血液成分擅自進入血管壁組織的屏障作用。血管內膜就是°血管的指揮塔’。

一旦內膜的作用被斑塊阻礙,就會引發動脈硬化,甚至心肌梗塞或中風。
為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最重要的就是鍛煉內膜。人們常說血液變得粘稠進而凝固,但事實上是內膜的內皮細胞老化造成血液容易凝固,因此,如果內膜正常起作用,即使血液在某種程度上粘稠也無妨。

血管結構分三層。覆蓋在外側的是外膜,實質上支撐血管構的是中膜,然後是與血液直接接觸的內皮細胞。其中尤其是內皮細胞,加以鍛煉後可以預防血液循環障礙。

因此,在該雜誌中,特別推薦下半身拉伸運動以及按摩被稱為第一心臟的小腿肚、踮腳尖運動、腳趾走路、每天快走20分鐘等運動。
總之只要以下半身為主進行運動,使血管得到鍛煉,就能預防中風或心肌梗塞。但是,我認為僅靠這些還是不夠的。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血管年齡問題在年輕一代中也很嚴峻

2012年11月26日的《周刊現代》刊登了題為”鍛煉血管實現長壽”的專題報道。報道介紹了精通血管疾病治療與預防的池谷醫院院長池谷敏郎醫生的一個病例。

為主的不健康的飲食生活,他因心肌梗塞被送到醫院。其心臟的冠狀動脈內壁上形成了斑塊(在血管壁上生成的腫包),致使血管堵塞。
不能說自己還年輕,就掉以輕心。在因動脈硬化而引發的血管事故中,男性占絕大多數,是女性的4倍之多。雖然通常認為從55歲起血管開始老化,但這種說法畢竟只是平均年齡。由於受吸煙、壓力、運動不足、錯誤飲食習慣等影響,很多人雖然實際年齡還很年輕,但血管卻變得跟老年人沒什麽區別。

關於血管年齡,相信由原自治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現小山市民醫院院長島田和幸醫生為該雜誌提供的判定標準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血管年齡從20歲到39歲一還處於朝氣蓬勃富有彈力的健康血管狀態

血管年齡從40歲到59歲一血管可能正在老化。有必要進行護理以保持血管年輕

血管年齡從60歲到79歲一血管已經相當老化。動脈硬化加劇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放任不管,很可能在數年內患上血管疾病
血管年齡80歲以上一動脈硬化在加劇。即使明天就因血管疾病發作而倒下也不足為奇。吸煙者應立即戒煙。

 

有統計認為,還在小學生階段就疑似為肥胖、糖尿病的兒童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生活習慣病已經蔓延到小學生群體。如果無視血管年齡,有可能年紀輕輕就患上心肌梗塞
不吃蔬菜,不運動;喜歡歐美食品和便利店食品,大量食用零食、罐裝咖啡和瓶裝飲料;一天到晚盯著電腦看——以這種方式生活,即使血管年齡穿越黃色區域直接沖進紅色區域也不足為奇。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線粒體失活也會誘發抑郁症和心臟病等

線粒體失活不僅會引發癌症,還會引起其他慢性病。
比如,腦細胞發生線粒體失活時會引發抑郁症,長此以往會演變成癡呆。在心臟細胞發生線粒體失活時,會誘發心絞痛、心律不齊、心肌梗塞等疾病。反過來說,抑郁症和心臟病是由於血液循環惡化,線粒體功能下降導致的。
事實上,我們體內的能量代謝除了上述線粒體系統外,還有一套系統,即糖酵解系統,這是分解葡萄糖來得到能量的代謝方法。人體通過區分使用這兩種代謝途徑,維持生命。
糖酵解系統不使用氧,而是分解糖分,可以產生爆發性的能量。在短跑或舉起重物等需要爆發力時,使用的就是這種糖酵解系統的能量。生氣或者打噴嚏時也使用它。
身體疲勞或者壓力太大時會想吃甜食,這正是由於糖酵解系統需要糖分。相反,長期持續地慢慢制造能量的主要是前述線粒體系統,心臟、肝臟和大腦等的能量就是由線粒體系統供應的。
我們人體的細胞內具有這兩種能量代謝途徑,其被自由地運用。這兩種都是在遠古時代進行光合作用的藍藻作為線粒體成功地同厭氧且分解糖類獲得能量的厭氧性細菌共生的結果。基因中可能深深刻入了當時的記憶。人體細胞內確實隱藏著古老而悠遠的歷史。
實際上,癌細胞是依靠後者——不使用氧氣而只依靠糖分的厭氧性糖酵解系統存活的細胞。因此,癌細胞厭氧,而喜歡分解糖分得到的葡萄糖。另外,其具有在32℃-36℃的低體溫下增殖而在37℃以上的體溫下變弱的特性。因此,安保教授的最新癌症治療要點指出,要終止癌細胞的增殖,“只要遠離糖酵解系統、溫暖身體、深呼吸、使線粒體系代謝途徑復活,就應該能在1-3個月內終止癌細胞分裂”。
要使線粒體系代謝途徑復活,硅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溫暖身體和提供充足的氧也是不可或缺的,能夠終止癌細胞分裂的生活方式可以總結為以下三種:
1.經常食用硅食品;
2.借助線粒體最喜歡的陽光進行日光浴或沐浴來溫暖身體;
3.適當做有氧運動提高血液中的氧濃度。
除此之外,增強免疫力來實現與癌細胞共存的增強免疫療法也是一種明智的對策。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缺硅素導致線粒體失活

硅和維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線粒體之間有著極大的關系。
我們人體內約有60萬億個細胞。每個細胞中都共存著成百上千個線粒體。如果沒有線粒體的作用,我們將無法生存。
因為正是線粒體為我們分解每天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動物蛋白質、脂肪等物質,向細胞供應叫做三磷酸腺甘(ATP)的能量。如果沒有ATP這種能量,細胞將無法活動。
以汽車為例,無論供給多少汽油,如果不燃燒,汽車都無法行駛。只有發生點火現象,汽油燃燒,汽車才會得到能量而行駛。

與此相同的事情也在線粒體的TCA(檸檬酸)循環內發生,這就是獲得諾貝爾獎的TCA循環理論。
因此,對於在維持生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線粒體而言,硅元素是不可或缺的,
這可能與線粒體的祖先是30多億年前的藍藻有關。在那個沒有食餌的年代,僅靠食用無機硅來維持生命的記憶被線粒體繼承了下來。
人們已知,缺硅會引起線粒體功能下降,會使正常細胞失去穩定性,對低體溫症、免疫力下降以及癌細胞死亡(細胞雕亡)引導作用等產生重大影響,
線粒體失活所帶來的最大的影響是體內產生大量的活性氧。
眾所周知,活性氧與九成慢性病相關。活性氧的危害涉及癌症、糖尿病以及高血壓、心肌梗塞、腦梗塞、白內障、癡呆、特應性皮炎、哮喘、風濕病、色斑、皺紋等。
原本活性氧以強大的氧化能力破壞入侵體內的細菌和病毒等外來入侵者,具有維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如果過度供給,就會破壞自身細胞的粘膜和組織。其具有如同“傑基爾”和“海德”般的雙重人格。
我們知道在過度運動、重壓、被紫外線和輻射照射、飲酒和抽煙、暴露於農藥和藥物等化學物質中等時,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因此,避開這樣的環境,建立輕松的生活方式可以頂防活性氧所引發的疾病,這也是防止老化的秘訣。
硅素可以激活線粒體,防止活性氧過剩。膳食纖維富含硅,平時我{門應該多註意攝取裙帶菜、海帶、羊棲菜等海藻類以及大豆和根菜類等食物。這是保持線粒體健康的方法之一。
序言中曾提到,中醫早在4000年前就發現硅的效用,並將其用於處方。現代醫學中,醫生在治療壓力性胃腸炎、胃漬瘍、十二指腸潰瘍、腸內異常發酵、腹瀉時也也使用硅作為藥物。
膠原蛋白連接人體細胞組織,具有類似於水泥般的作用。
事實上,缺硅會對膠原蛋白的生成帶來惡劣影響。而且,還會弱化有助於骨骼形成和強化的鈣和膠原蛋白的沈積,使骨骼變脆,血管容易沈積脂肪。
另外,缺硅還容易加劇動脈硬化。
因此,為了避免動脈硬化、心臟病、腦中風、骨質疏松等疾病,從四五十歲起就應該積極地攝取含有硅的食品。這一點非常重要。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因癌症、心肌梗塞、腦梗塞而死亡的非常時代已來臨!

如今,日本的國民醫療費用急劇上升,2012年超過了38萬億日元。據厚生勞動省預測,如此下去,2015年國民醫療費用將達到45萬億日元,2025年將達到61萬億日元。
2012年度的稅收收入為38萬億日元,可見國民醫療費用已經使財政陷入窘迫境地。慢性病持續增加,高血壓患者有4000萬人,高血脂患者有2200萬人,糖尿病患者及前驅糖尿病患者為2200萬人,每年有150萬人罹患癌症,超過35萬人死於癌症。
日本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癌症、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現在我們己陷入終將死於這三種病症之一的非常事態。
心肌梗塞、腦梗塞都屬於血液循環障礙,動脈硬化是其—大元兇。,動脈硬化是指血管中堆積LDL膽固醇和脂肪等,產生血栓,血管變細的狀態。該血栓脫落,淤積在心臟,即引發心肌梗塞,淤積在腦血管,即引發腦梗塞。
據統計,每年大約有30萬人死於這種血液循環障礙。
據悉醫療費都被用於治療這類病症,而藥費就占了一半左右。65歲以上老年人的人口比例更是加劇了這種狀況。我本人也是其中的一員。2012年9月,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人數突破了3000萬, 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24Y0,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實際上每4個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
70歲以上的老年人醫療費用占總醫療費用的三分之一,據預計不久將會達到二分之一。要打破這種現狀,只能提高保險承擔部分,呼籲國民預防疾病。但現在這項工作也不盡人意。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每天吃納豆能預防心血管

近日新聞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在委託學者研究後發現,常吃納豆與黃豆食品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率,減少腦梗塞和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風險,尤其是納豆與納豆激酶對健康的好處更大。
在說明納豆對身體的良好作用之前,首先要了解所謂使血液清爽、不黏稠」到底是怎麼樣的狀態。。我們知道,,血液在人體內具有兩項神聖任務:一是順著體液循環過程,將氧氣及營養成分等運送到全身的各個細胞之中,以供應其所需;同時將老舊廢物運到腎臟或肺部,隨尿液或呼氣排出體外。也就是說,血液可以在人體內流勤、循環良好且暢通無阻,具有促進細胞新陳代謝的作用。換句話說,所謂「使血液清爽」,就是俗稱的「清血路」。
為什麼要強調血液循環順暢的重要性呢?從字面上的意義可知,如果血液中的脂肪或瞻固醇含量過高,血液中的顆粒本來就比較大的紅血球就會彼此黏結在一起,如果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就可以發現紅血球像古時候的銅錢串在一起一樣,稱為紅血球的「連錢形成」;影響所及,在紅血球周圍,數量較少的自血球或血小板也無法順利流通,尤其是管徑較小的微血管更容易阻塞,所以位鹼血管末端的手指、腳趾、皮膚、腦部等,就容易因得不到足夠的血液與營養物質而功能不彰,嚴重時甚至因而壞死。
同樣的,血液流通不順暢,組織或器官中的老舊廢物就無法順利排出,久而久之身體就會出現種種警訊,例如頭痛、肩膀僵硬或痠痛、眼睛疲勞、手腳冰冷、浮腫、肌膚粗糙、臉色黯淡、髮質劣化等等。這些現象雖然還稱不上生病,卻是各種慢性病的溫床,如果還不知道設法改善,心血管疾病就出現了,嚴重者如腦栓塞、腦出血或心肌梗塞,還有立即致命的危險。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納豆是曰本人的長壽祕方代表

眾所週知,納豆自古以來就是相當平民化的健康食品,從老人以至孩童都經常食用,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早年納豆在日本都是沿街叫賣,買來之後淋上醬油,灑點蔥花,拌勻芥末,再加一個蛋,放在熱騰騰的飯上,就是經濟實惠的一餐。時至令日,添加在納豆上的食材更加多樣化,除了家鄉風味之外,還可以調出各式各樣的獨特配方,即使長期食用也不膩。
黃豆素有田中之肉l與「豆中之王」的美譽,營養價值深受肯定。日本厚生勞動省會經調查、研究四萬名四十歲至五十九歲男女的飲習慣,結果顯示每週吃黃豆製品五天以上的女性,可大大降低腦梗塞心肌梗塞機率;若與每週吃兩次以下相比,罹患率還不到三分之一。該研究還發現,婦女常吃董顯製品有助於延後更年期,且大幅降低疾病的死亡率。
黃豆的神奇之處在於其中富含異黃酮素,這是一種近似於女性荷爾蒙的植物性雌激素,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生率及骨質流失速度。除了黃豆本身之外,其相關製品很多,例如豆腐、秦雞、味嚐等等,而日本人最推崇的則是納豆。日本營養學家小久保喜弘說:「「只要一天吃一小盒納豆或三分之一塊豆腐,就有助於預防腦部病變或心臟疾病。」而納豆更是其中的代表。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鎂優於鈣

想要預防疾病並得到長壽,就要捨棄過熱的飲食,採取以生食(尤其是生鮮蔬果)為主的飲食生活,不要浪費一生只有定量的酵素
在此說明「酵素與鎂的關系」。
酵素較多的食物,亦即生鮮蔬果、海藻中含有很多鎂,大量使用酵素時需要鎂。
消耗酵素的具體例子,就是過度攝取甜食、加熱調理的肉、魚、蛋、氧化的油(尤其是零食等)、亞油酸、飽和脂肪酸,以及過量抽淤、喝酒、攝取充滿添加物的食品及壓力積存等。
這些生活形態會大量的浪費消化酵素,使得潛在酵素不斷減少。同時,細胞內的礦物質,尤其鎂的消耗量增加。鎂是酵素最好的輔劑,與酵素合為一體忙碌的工作。
如果鎂因為消化活動而大量消耗,則細胞內會大量釋出鎂。細胞內的鎂減少時,原本不能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的鈣會趁虛而入,使得細胞內的鈣量過多。這時,細胞非常緊張,會引起痙攣或收縮。
這種緊張會產生各種疼痛,在肌肉方面會出現肌肉痛、小腿肚抽筋、肩膀酸痛、關節炎,在心臟方面會出現狹心症、頻脈、心律不整,在子宮方面會出現肌瘤、生理不順、內膜症,在支氣管方面會出現支氣管炎、支氣管氣喘,在動脈方面會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肌梗塞,在神經方面會出現精神異常、學習力減退、腦中風、偏頭痛。此外,還有淨腫、蛀牙、骨質疏松症、結石等各種症狀。反過來說,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缺乏生鮮蔬菜、水果及海藻造成的。
鎂的研究從1930年代開始,後來熱潮消退,直到1990年代開始再度盛行,現在仍是熱門話題之一,這就說明對人體而書鎂比鈣更重要。
當然,鈣和鎂都是非常重要的礦物質,所有的礦物質都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鎂是必須要經常攝取的重要礦物質之一。然而,長期以來大家都忘了它的存在,只註意到「要攝取鈣」。
以前,人們總是認為「攝取鈣就能得到睫棗」。近年來,隨著礦物質研究的進步,終於知道「鎂和鈣要等量,甚至要比鈣存在更多,否則無法製造骨骼」。
鎂是幾乎存在於細胞內部的礦物質,與細胞外的鎂比率應該是4比—。反之,鈣幾乎是存在於細胞外的礦物質,外部與內部的存在比率為一千萬比一。
當體內的酵素需求增多時,成為其輔劑的鎂的需求也會增多,大量使用體內酵素,會導致鎂缺乏,成為各種疾病(尤其是各種疼痛:心臟和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婦科方面的疾病)的原因。當綑胞內的鎂減少時,鈣就進入細胞內。
細胞內缺乏鎂,幾乎都是因為不良的飲食導致消化酵素過度浪費所致。反之,只要攝取富含酵素的食物(尤其是生鮮蔬果),就能夠得到健康。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纳豆的腦血管疾病體驗談

腦血管疾病,多年來一直躍居十大死因的前幾名。
中風是腦的局部血液循環發生問題,而造成腦細胞壞死。根據研究報告顯示,腦部循環只要中斷數分鐘,就會造成腦細胞死亡。
分布在腦部的血管,有如各家庭的自來水管。因此,首先必須要有運送功能良好的自來水廠,通過順暢的自來水管,才能充分供應各家庭用水。
一旦水管年久失修,變厚或破裂,就會造成供水出問題。
腦部的血管也會發生各種障礙。一旦脂肪經年累月的沉積在血管壁上,會使管腔變得窄小或堵塞,這就是所謂的「腦血栓」。
心臟病患者,一旦心臟瓣膜發生問題或心肌梗塞,壞死的組織碎片會隨著心臟血管系統流向腦血管,若某條血管被堵住,就會影響該血管的暢通,形成「腦栓塞」。
另外,腦血管因為動脈硬化而造成血管壁慢慢受到腐蝕,日益脆弱,一旦受到刺激或血壓上升,就會引發血管壁破裂,造成「腦溢血」。
這三種情況都會引起中風。不只老年人,年輕人也可能會出現中風。輕度中風會使人半身不遂或書語失常,重度者則會立刻死亡。
大部分的中風病患,都會出現四肢麻痺的半身不遂狀態,給家人帶來沉重的负担。
預防中風,首先要從改善飲食做起。中風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臟病、動脈硬化及肥胖等。
攝取營養均衡的飲食,含豐富的纖維。不僅能降血饜、血脂,預防肥胖、糖尿病、動脈硬化等,也能提高免疫力、抗衰老。
定期運動有助血液循環,並使動脈柔軟、暢通。避免緊張壓力。
納豆中的主要成分納豆菌,能夠增加腸內益菌,促進排便順暢,且預防肥胖。而納豆激酶則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血管緊張素變換抑制酶能降低血壓,SoD(超氧化歧化酶)能去除活性氧。
這些有效成分能夠對腦血管疾病發揮良好的作用。